分清炒房的核心,才能厘清房地产跟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辩证关系

分清炒房的核心,才能厘清房地产跟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辩证关系

新房楼盘_新房在售_新房团购   2019-08-21 14:40

关于房地产到底是实体经济,还是虚拟经济的问题,再次成为当前中国经济领域最纠结的核心。

十九天前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房地产的最新提法是:“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上面决策层的最新定位,把房地产在实体经济跟虚拟经济的对立关系指出的彻彻底底:

1.“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的论述,指出房子是实体经济,承认了居住属性就是实体行业的明确认识。

2.“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的定位,明确指出房子是虚拟经济,炒作房产直接干扰了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营

3.“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的论述,指出房地产到底是实体经济还是虚拟经济的问题一直都在反反复复,需要未来长效机制才能给出明确的定位

4.“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的论述,更清晰的指明房地产虽然作为实体经济能够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长期来看,房地产作为虚拟经济带来的房价大起大落给国民经济的负面影响也非常严重

综合来看,决策层的房地产的重样要地位非常纠结,这个纠结就是决策层希望实体经济高质量振兴,同时又不能受虚拟经济的影响

所以,厘清房地产的实体经济属性跟虚拟经济的属性就非常重要。

一种观点是“没有房子谈什么实体经济?”证据是,大家都不买房子,就会影响到家装、家居类产品的消费,包括家具家电、汽车服装产品的消费降下来,商业氛围和下游相关产业链将损失惨重。

另一种观点是房价太高,让多数人买不起房,让居民不敢消费。

还有种观点是,这些年炒房的收益太高,远远高于实体行业的收益率,让很多人没有意愿做实体,最终实体经济垮掉。

上面的观点似乎看起来都有其道理,但却又是相互矛盾的,不能共存。

这种矛盾,让历届最高决策层也总是摇摆,让每次政策的出台轰轰烈烈,但是后来无疾而终。

最终得出调控就是“逆周期调节”的经典论述。

这些观点交替轮换,构成了中国房地产的四年一轮回的精彩周期性波动。

看明白的人满地是黄金,看不明白的人满地是陷阱。

让2019年本来应该来临的行情因为“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的提法而变得渺茫。

房地产的实体经济属性,本是上下游的产业链联动的,正是因为房地产的发展,才带动了钢材水泥教建材装修家具家电汽车几十种相关行业的同步发展,所以房地产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才有了全年6.5万亿的土地出让金傲世世界,成为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石。

房地产的虚拟经济的属性,本来是信用机制下的必然产物,当前中国没有建立起来信用机制的前提下,房产担当了人跟人之间信用的担保物,有房子的人才有人敢于借钱给他,没有房子的人就没有人敢借钱,这种信誉的唯一性,决定了人只有房子才能有信誉,才能安心成家立业。这才是房子的金融属性的核心,也造成了房子的居住属性减弱,金融属性增强的后果。

当前,之所以房地产饱受质疑,那是因为房地产发展过快,没有带动更多行业同步发展。比如大量空置房的存在,大量的资源被占用但是一直闲置。

炒房的本质就是未来价值的当前货币体现。

这种未来价值跟当前价值的价格差就是炒房者预期的收益。

如果房产没有民生保障的功能,决策层自然不会干预炒房,比如炒黄金,炒股票这些都是政府支持的,因为黄金股票没有民生保障功能。

但是房产天然具有民生保障属性,也就是代表着房产炒作的主题不是房产,而是民生功能,比如户口,比如学区,这些保障民生的房产自然不能炒作,因为炒作不仅仅让真实的需求要花更多的价格,更虚拟出很多假的需求让管理层失去管理的基础。

正是这个虚拟出来的需求成为饱受诟病的病因,让房地产背上负面的枷锁成为调控的剑指。

其实,房产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出租,这个出租需求就是真实的需求,就是虚拟经济跟实体经济的桥梁,即让未来需求得到保存,也让当前需求实际落实,而出租的租金就是实际需求跟实际供给是否匹配的价格砝码。

当租金上涨了,说明当前需求增量大于供给增量,当租金下跌了,说明当前需求增量小于供给量。

所以,解决这种矛盾本应该鼓励出租,让买不起房的人先有房住,同时租房也能享受落户学区的资格,也就是让租房跟买房享受同等权利也就是租售同权,让买不起房的人或者不需要买房的人通过租房实现有房住的基本需求。

这样,即使房价涨的再高,也不会影响这些人的利益,同时那些炒房的人其实也就消失了。

当租赁发展起来,就能带动装修家具家电等等行业同步发展。

所以,房地产的问题,应该对症**,而不是一棍子打死,让租售同权真正落实到底,让房产的所有权跟使用权共同作用共同带动房地产上下游行业同步发展。

这才能让房地产担当实体经济的重任,同时在虚拟经济体系也能平稳运行。